几天前,《第一批因AI失业的原画师》一文引发社会热议。一位网友评价:“几百万画师付出几十年的努力,都成了AI这个火箭升空的燃料。”
今年五一劳动节,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
电影《北京2022》的导演陆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睡前躺在床上与ChatGPT聊天,让AI帮他画电影海报。
5月19日,在中国青年报推出的“青春云游记”可视化系列活动的《青年茶座》“青春元宇宙”板块中,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会被AI替代吗?年轻人如何抓住新风口?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惯性思维里的行业分工样态,人们担心自己的职业会被自动化,导致失业或收入下降。以前,几百号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但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室。
做客《青年茶座》的一位企业CEO说,她所在的公司正在构建“青春元宇宙”2.0,开发数字世界中的“人”。利用AI表情、动作捕捉、仿真融合及实时交互等技术,赋能电商带货,让更多直播带货的创业者产生模式上的变革。通过二次元主播带货,大数据做成本分析——在AI加持下,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团队的工作。
历史上,我们经历过多次信息革命,每一次我们都在热情、主动拥抱。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安卓工程师、IOS工程师等职业,这在互联网的1.0时代是没有的。以前,一个人做PPT就要做半天,未来,只要告诉AI,PPT要讲什么事情,用什么背景和什么风格,AI就能轻松代劳。或许,将来大部分人的工作不是一线操作,而是要指挥AI怎么去做。
也就是说,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或许会逐渐被AI取代。但想象力、原创性,这是AI替代不了的。AI关闭一扇门,也打开了一扇门。
因此,与其焦虑,倒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当AI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就业版图变广了。有人优化AI作图过程中使用的关键词,减少设计师的工作量;有人开小店创业,请虚拟主播看店,和顾客实时对话……随着AI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将会出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职业选择和机会。
AI的发展,是一副美好的图景。无论AI如何发展,都要在“青春元宇宙”的世界中激发青年创新、创造的热情,在数字化时代与年轻人一起连接未来。对此,一方面要加强青年职业规划,促进青年劳动力素质提升,另一方面,要培养“AI+”复合型人才,碰撞出更多数字世界“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新火花。
科技革命并非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已然身在其中,属于我们的机会,就在眼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