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金梁 曾福泉 何冬健
之江实验室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图为之江实验室的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可实现无人驾驶。 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摄
9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饱含期许。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惟有创新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尤其在各大实验室、科研机构、大学校园、科创企业中,大家纷纷热议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打通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路径,如何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说的这番话,这些天一直回荡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汪光年脑海中。“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这对浙江来说至关重要。回望浙江迈向自主创新大省的历程,关键一步就是引进大院名所。”汪光年说。
他清晰地记得,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合作意向洽谈到正式签约,乃至奠基,都是习近平同志全程谋划决策。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瞄准前沿技术,取得不少突破性创新成果,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巨大助推力,生动印证了习近平同志当年的重要论述:“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以开放促创新。”
“从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我们读懂自己肩负的创新使命,也看到研究院未来发展的清晰轮廓,要全力把研究院打造成区域内一处科技创新动能的策源地,为支撑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贡献。”汪光年说,接下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的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打造专业化应用基础研发平台,并在生命健康、新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通过高效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浙江科创版图上正浮现出越来越多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样的高能级引擎。新型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企业科创平台……它们以集群态势,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生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浙江力量。
浙江省重要创新引擎——之江实验室。图源:潮新闻
之江实验室是10家浙江省实验室中的“领头雁”,今年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浙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我们加速智能计算领域的硬核创新,助力新的科学发现。”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说,实验室将探索开放科学和“数据+计算驱动”的科研新范式,不断激发智能计算对产业变革的跨越式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表示:“我们要敢于深入‘无人区’,培养独立自主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直面国际前沿挑战。”
杨华勇团队近二十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中国盾构技术“总体并跑、局部领跑”。他正组织起三支前沿研究队伍,继续开展盾构超前研究的同时,跨界开展原子级制造和生物制造的原创性前瞻性工作。
创新,同样点燃了山区县希望之火。“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深耕‘小县大创新’底气更足了。”新昌县科技局局长张晓岚说,该县的创新服务“云局”在不打破机构设置、不改变编制配备、不调整部门职能情况下,整合33个创新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新时代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
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感受颇深。
“浙江经济要实现从大省向强省的跨越,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再造新优势,实现从效率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只有这样,浙江才会有更足的底气、更强的勇气、更大的力气走在前列。”兰建平说。
先进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的“四梁八柱”,2003年,“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就被写入“八八战略”;在调研科技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先进”,主要体现在科技含量上。
“从总书记当年来企业考察,到这次对浙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始终都在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海天集团总裁张剑鸣说,“企业距离市场最近,对经济形势最敏感,能找准技术创新的发力点。”
张剑鸣表示,海天集团曾尝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苦头,如今下定决心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左右用于技术研发。“2006年习近平同志得知我们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他点点头说‘这不简单’,让我们坚定不移沿着自主创新之路走下去。我们备受鼓舞,这些年一如既往加大研发力度。”
每隔一两年,海天集团就能拿出一款“创纪录”的拳头产品。今年4月,第五代注塑机推出后,吸引了全球采购商的目光。张剑鸣认为,企业要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从理念到研发到制造,从员工到产品,创新意识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浙江汽车“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图源:浙江宣传
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路径,浙江基于传统块状经济的优势,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我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非常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省经信厅产业处副处长张杰认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能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更能加速集群技术外溢、知识学习和创新扩散进而形成创新经济,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相比,浙江创新资源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张杰说,浙江为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形成“4+2”财政支持体系,其中,“2”就是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两大支撑。
如今,浙江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日渐显著,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9%、9.4%和8.4%,保持比较快的速度,支撑着工业经济较快回升、较强增长。
让“最强大脑”活力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创高地。
不少科技工作者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人才,归根到底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中涌现出来,从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
“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给我们这些不在乎‘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技工作者们,送来了深入科研‘无人区’的信心。”省农科院院长助理孙国仓说。
记得2003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省农科院调研时,农业科技人员反映了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的待遇与科研贡献不成正比的困难和问题。时任省农科院科研处党支部书记的孙国仓没想到的是,习近平同志当即表示,财政要不断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始终关心、支持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的科技人员。
“那次调研之后不久,省农科院便成为全国首个纯公益性质的农业科研单位,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大大稳定了农业科研队伍。”孙国仓说。
翻开省农科院科技人才的成绩单,一组数字引人注目:院内的900余名科研人员,50%具有博士学位,超5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不断深化发展。图为绿水青山环绕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如何让科研人员潜心坐下“冷板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科研人员都感到欢欣鼓舞。回望浙江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之路,为‘帽子热’降温,冲破了人才‘四唯’的栅栏。”孙国仓说,接下来农科院将灵活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给科研人员留足施展才能的空间,以自主攻关端牢中国饭碗。
作为亲历者,更是见证者,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感同身受:“作为科学家的‘娘家人’,科协更要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军。”
接下来,省科协将促进院士专家与青年科技人才对话交流,为青年人才发展搭好阶梯、建优生态;同时实施千名院士智汇浙江行动和“千博助千企”促共富行动,铺就青年博士参与产学研用合作新赛道,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除了做“加法”,还需以改革破题,为科技人员“松绑”,拆除各种无形的栅栏。眼下,浙大等35家单位正在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面清单 包干制”试点工作,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项目达361项、经费3.1亿元。
“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里,我们看到了作为我省的‘科创特长生’肩负的重要使命,也看到了抓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户锋刚说,杭州高新区首提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理念依然是一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铁”。
户锋刚介绍,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深入探索人才分类放权赋能,精准服务科技人才,以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召开各类科技人才培训会、“专家门诊”,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服务300余人次。
谆谆嘱托,汇聚砥砺奋进的澎湃动力。浙江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将持之以恒深化推进科技创新,于大变局中塑造新优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