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垠(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段艾曦(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研究员)
提 要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健康稳定运行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生福祉。发展普惠金融,满足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的“活”带动经济的“活”,对于促进就业意义重大。
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增加就业的新兴行业和重要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用重大。面对当前就业状况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第一财富”的产业人才,应聚焦就业市场趋势,顺应科技与金融业结合的时代潮流,因势利导用好金融科技这一工具助力就业增长。
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新挑战
科技渗透
当前,科技不断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渗透,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向各行各业渗透的时代,就业形势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就业岗位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制造业、售后服务等传统行业;就业信息不对称,各类就业岗位信息缺乏联系,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有限,求职者获得的就业信息较少;从业者技能匹配不足等。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使金融科技孕育而生,并加速改变着金融体系。因此,面对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把握金融科技这一新兴的经济产业,在科技渗透的时代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金融物联
就业增长要适应万物互联的时代特征。其中,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的网络,物联网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完整的金融业务领域服务,实现跨行业信息联动和共享,助力构建信息融合共享、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成本降低的物联网金融服务生态。面对就业难的困境,搭建物联网金融平台,让金融行业的触角伸向更多从业者,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同时,针对物联网适用领域的特点,制定物联网金融在信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应用体系的规划,提供就业机会,利用万物互联的信息通讯能力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发展机会。
人才同质
就业问题的本质不是适龄人口总量供给过多的问题,而是同质型人口供给严重过剩。现在以及未来的时代更需要有独特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同质化的人力。然而,在金融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巨变发展的时代,高校或相关机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单一化和同质化,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供需产生矛盾,其人才培养类型趋同化使人们求职更加困难。金融科技的发展开拓了就业领域,嵌入到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当中,开展支付、借贷、理财、征信等各类业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相关的算法匹配、数据共享、点对点信息传输等,打破了原有产业的边界,拓宽了产业应用场景。区别于传统的就业形态,金融科技多领域的应用是解决人才同质化矛盾的重要一环,其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能吸引更多技能型人才的加入,以摆脱农业或传统制造业等产业因其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有限而造成的人才供需矛盾的局限。
金融科技聚势赋能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的实质是现象级创新,它以数字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创建一系列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力的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满足多样化就业、融资和投资等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金融领域不断延展,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了转型升级,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金融服务更具有普惠性,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电子支付、保险投资、网络征信与资产配置等相关业务更加便利。同时,金融服务更具有实效性,金融服务要“增效”,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以同等的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推动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金融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乘风破浪”,不仅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和人才引进,也为金融科技市场资源配置开辟了广阔前景。金融科技把人们最关心的财富增值和市场迅捷联系起来,这方面有一定专业和经验的从业人员不是太多而是较少,在促进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完全应该以此为契机创造更多更优的数字金融就业岗位,以满足人们对数字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培养专、精、特、新技术人才
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在从多点突破走向深入发展,亟须产品研发、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科技人才。哪类科技人才受青睐?即“金融+IT”复合型人才,也就是今天各类专、精、特、新企业所需要的相关复合型人才。金融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的进步:如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催生了如货币基金、智能信贷等产业,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结合能有效破除信息孤岛的问题,建立更加透明且可视化的融资账本;诸如此类的新兴金融产业离不开专、精、特、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要鼓励、支持,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勇挑时代重担,深入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实践,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平台,为金融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高水准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是促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重要之举。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宗旨、本源。实体经济是就业的容纳器,依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变革带动作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带动了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激活了就业市场。如基于互联网等新途径,使平台创业向下延伸,并催生出更多的管理、运营等岗位,引导多种、多类型的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大数据的量化投资,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并处理结构化数据来预测市场走势,明确企业投资运营方向,更好确定人力资源需求;基于物联网金融的信贷融资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数据、商品融资、供应链资金风险风控等信息,为实体企业提供精准预测和有效指导,以此推进金融业朝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发展前进。
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助推普惠金融发展创造新就业机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金融惠民惠企,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一方面,推动制造业优化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通过实行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投资者投资,满足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丰富企业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投资顾问、资产重组、项目理财等金融服务,不仅有效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助力提质增效,又能加强就业吸纳能力,提升市场就业总量。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科技使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传统金融不同,金融科技数据高度集中且去中心化,由于参与主体的业务相互交叉,各机构界限更加模糊,金融风险更具有传染性和隐蔽性。如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不断加强金融业的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实现金融监管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要坚持合理适度的监管原则,通过制定金融领域法律规范,从立法的源头扼杀金融腐败的滋生,在谨防因过度监管而扼杀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需严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借助数字金融工具,加强智慧监管,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促进金融数字化穿透式监管,尽可能规避或阻断外溢性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秉持“安全可控,服务民生”的原则,加强金融科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一旦金融步入稳定运行或增长轨道,其辐射的诸多行业及其就业增长就是可以预期的。
深挖新兴金融科技让人们有技可施
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且正加速改变着科技领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正加速推动金融业智能化发展。金融服务平台崛起、人工智能更新迭代、区块链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新的共识机制产生,金融业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金融科技在实践层面的应用将大有可为。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金融转型发展,金融行业要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服务优化、金融数据治理、金融业务提质等方面的创新,以更深厚的金融技术基础和更完善的人才储备促进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让越来越多掌握了现代数字金融知识、技术、能力的人享受科技金融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
来源: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