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时间:2023-10-23 06:46:00编辑:科技君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风俗

端午节戴香包

端午节戴香包

端午节戴香包的习俗在介绍关于屈原的传说时已提到过。据传,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瘟避疫,强身健体的作用。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于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把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一,插一在头发上或佩带在胸前以祛瘟辟邪,这就是艾虎。传说,善于降妖伏魔的张天师,于五月五日乘艾虎出游四方,所到之处,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为灰尘,,妖邪归回地府。由此,我们透过迷信的迷雾,便可看见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叶有杀菌祛虫之功,虎又是传说中的神兽,可以镇一守门户,二者合一制成艾虎,可见人们的心理是想以此获得生命的保障和寻求心灵的安全感。

端午节系五色线

端午节系五色线的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色线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编)在一起的细索。过端午节这天,大人们便在儿童的手腕、服腕和脖子上系上五色线。人们认为系上五色线,可以驱恶免疾,长命百岁。因此,五色线又叫“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绘”、“朱索”,民间还有称作“花花绳”的。东汉应肋在《风俗通》中说:五月五百以五彩丝系臂者,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端午节系五色线

据现代学著考证:五色线跟古代的阴阳五行相关。

五行指五方,即东、南、西、北、中。最初用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来代表,后来用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来象征,用以分析自然、社会万事万物构成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五行的最初含义是表示五方龙,构成完整统一的世界,即:木代表东方,为青龙,火代表南方,为赤龙,金代表西方,为白龙,水代表北方,为黑龙,土代表中央,为黄龙。黄龙最大,其他四龙全归其统领,五龙便形成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说产生于我们祖先对龙的图腾祟拜时代,五色线用青、赤(红)、白、黑、黄五色线编成,正是符合五行的学说。产生图腾祟拜稍后的时代,用五色线象征五条龙,便可以证明祖先的创造。系五色线于身上源于“断发纹身”,‘是用五色线来象征自己已为“龙子”。为此,人们认为五色线戴在脖颈或手足腕上(或吊在纹帐及摇篮上的五色线),不论哪一方来的鬼怪都可以被五色龙镇压住,起到“辟鬼及兵,令人不一病瘟”的作用。

端午节捉蛤蟆、采茶

端午节的风俗很多,有的地方的人们,除前面介绍的外,还有捉蛤蟆、采茶。端午节这天,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蛤蟆,然后再向蛤蟆嘴里吹进一锭墨,再将蛤蟆带回家,悬挂在屋梁上、或其他背荫的地方,慢慢晾干,做成“蛤蟆锭”。这是一种具有消肿、清热、解毒效益的外用药。小孩子起痒腮(腮腺炎,一种传染病)或人们身上长什么肿痈疙瘩,涂抹上一些研成末的蛤蟆锭,渐渐会消肿祛炎。有意思的是,到了端午节这天,蛤蟆好像知道人们要捉拿它们似的,都纷纷躲起来了,就好像七月七早晨看不到喜鹊,据说是为牛郎织女会面搭桥的传说一样。于是,人们便总结出“蛤蟆躲端午”这句俗语。其实,蛤蟆躲藏起来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悬挂艾篙

端午节悬挂艾篙是一项很重要的风俗,也是端午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天刚放亮,人们便成群结队早早地到野外采艾篙,带回家,插挂在门上,这种风俗叫“插艾”。较早记载插挂艾篙习俗的是六朝梁人宗凛的《荆楚岁时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攘毒气。”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的早晨,有用刚刚采来的艾叶浸泡的水洗脸、洗手、洗身的风俗。据说,用艾叶水洗了脸、手、身,就不会受蚊虫叮咬。还有的地方的人们千脆把艾叶夹在鬓发中。

与插挂艾篙的习俗相仿,有许多地方有挂蒲剑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把菖蒲采来削成宝剑形的蒲剑斜插在屋檐下,用以避瘟杀菌。

依据古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插蒲剑与挂艾篙有同样的科学道理。一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分石菖蒲和水菖蒲两种。石菖蒲以根茎人药。其性温,味苦辛,有开窍、豁痰之功。治疗疾厥昏迷、癫狂、惊痛、热病、神昏、耳聋等症有较好的疗效。水首蒲可制成高效农药。菖蒲有驱风、健胃、提神、通窍及杀菌的作用,是因为它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

上一篇:酉阳桃花源景区

下一篇:满江红岳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