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几月初几

时间:2023-12-10 18:31:46编辑:科技君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重阳是农历几月初几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近些年又被许多地方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我国古代以九为阳数,又是数中的最大者,九月九日两阳相重,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被选为节日,名为重阳。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给太傅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民间认为,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出门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这样可免除灾害。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据吴均《续齐谐记>称,东汉年间,汝南有个叫桓景的人,拜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二九相逢的这一天,将有灾难降临你的家乡汝南,要想消灾避难,九月九日这一天你们全家人都要身背红布袋,内装茱萸,外出登高躲避。桓景依照师傅的话一一去办,一家人在高山上过了一天,黄昏下山回到家里一看,家中养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桓景告诉师傅后,费长房说,这些家禽家畜代你的全家遭难了。从此,重阳登高避难的风俗就兴起来了。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

重九登高,明代罗欣《物原》称始自齐景公。《荆楚岁时记》注中引用《续齐谐记》中的重阳节的习俗记述:“汝南植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据说世人九九重阳登高饮酒,女子佩带茱萸囊,就是由此开始。这个说法当然十分荒诞,不足以令人相信。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插茱萸

茱萸性辛温,气味芳香,颇为辛烈。能温肝降逆,开郁化滞,下气止痛;祛除湿热,逐辟风邪;开膝理,利五脏。医家常用作驱风、发汗的药物。

茱萸有吴茱萸、食茱萸两种。食茱萸宜供食用,人药功效与吴茱萸相同,只是效力略差。吴茱萸三月开花,红紫色,七八月结实。嫩时微黄,到成熟的时候则为深紫。古时称九月九日为上九。茱萸到此时,气味浓烈,颜色赤红,可以带果实折下插戴在头上。因此古人都在此时采茱萸,把它当做重九消灾之物。《岁时杂记》记载,卢公范每到重阳节时,都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树。《淮南万毕术》载:“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者,无瘟病,悬茱萸于屋内,鬼畏不人。”陕西西乡重阳节当天,妇女用口采茱萸,据说可治心痛。

重阳节习俗-赏菊饮菊酒

重阳节赏菊,是重阳节的习俗,堪称国人一大雅兴。菊花凌霜不枯,傲雪而开,其千姿百态的艳容,傲然挺立的气质,使人倾慕,堪称国花。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日‘万龄菊’;粉红色日‘桃花菊’;白而檀心日‘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日‘金铃菊’,纯而大者日‘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文中描述的是北宋时代,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品种和情景。可以推想,宋代以后,历代的菊展品种一定会更加繁复,菊花大会一定会更加热闹。

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魏晋时代,初日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时则称花糕。重阳糕由粉面蒸制而成,辅料有枣、栗、肉等。到了宋代,重阳糕已基本形成定制。据《东京梦华录》载:“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馈送,上插剪彩小旗,掺订果实,如石榴籽、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可见制作已相当考究。明代蒸花糕,“如大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到清代,花糕制作更精美,成为亲朋好友互相馈送的节令礼品,如同中秋送月饼一样。《帝京岁时纪胜》曰:“京师重阳花糕极盛,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制作考究者把花糕做成宝塔样的九层,上面精心做两只羊,象征重阳(羊)。

在制糕、食糕、赠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还赋予重阳糕以文化内涵。重阳糕的“糕”字与“高”同音,重阳节登高之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寓意“步步高升”。这样,重阳糕就成了吉祥物,成了吉祥食品。在北京,重阳时节,“市上卖糕人,头戴吉祥字”,一看即知。想了解更多重阳节的内容,请点击重阳节的来历

上一篇: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下一篇:小香风什么意思